Linux
C++ 多线程
多线程是多任务处理的一种特殊形式,多任务处理允许让电脑同时运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程序。一般情况下,两种类型的多任务处理:基于进程和基于线程。
- 基于进程的多任务处理是程序的并发执行。
- 基于线程的多任务处理是同一程序的片段的并发执行。
多线程程序包含可以同时运行的两个或多个部分。这样的程序中的每个部分称为一个线程,每个线程定义了一个单独的执行路径。
创建线程
下面的程序,我们可以用它来创建一个 POSIX 线程:
1 |
|
在这里,pthread_create 创建一个新的线程,并让它可执行。下面是关于参数的说明:
参数 | 描述 |
---|---|
thread | 指向线程标识符指针。 |
attr | 一个不透明的属性对象,可以被用来设置线程属性。您可以指定线程属性对象,也可以使用默认值 NULL。 |
start_routine | 线程运行函数起始地址,一旦线程被创建就会执行。 |
arg | 运行函数的参数。它必须通过把引用作为指针强制转换为 void 类型进行传递。如果没有传递参数,则使用 NULL。 |
创建线程成功时,函数返回 0,若返回值不为 0 则说明创建线程失败。
终止线程
使用下面的程序,我们可以用它来终止一个 POSIX 线程:1
2
pthread_exit (status)
在这里,pthread_exit 用于显式地退出一个线程。通常情况下,pthread_exit() 函数是在线程完成工作后无需继续存在时被调用。
如果 main() 是在它所创建的线程之前结束,并通过 pthread_exit() 退出,那么其他线程将继续执行。否则,它们将在 main() 结束时自动被终止。
以下简单的实例代码使用 pthread_create() 函数创建了 5 个线程,每个线程输出”Hello Runoob!”:
1 |
|
1 | 使用 -lpthread 库编译下面的程序: |
以下简单的实例代码使用 pthread_create() 函数创建了 5 个线程,并接收传入的参数。每个线程打印一个 “Hello Runoob!” 消息,并输出接收的参数,然后调用 pthread_exit() 终止线程。
1 | //文件名:test.cpp |
1 | 现在编译并执行程序,将产生下列结果: |
向线程传递参数
这个实例演示了如何通过结构传递多个参数。您可以在线程回调中传递任意的数据类型,因为它指向 void,如下面的实例所示:
1 |
|
1 | 当上面的代码被编译和执行时,它会产生下列结果: |
连接和分离线程
我们可以使用以下两个函数来连接或分离线程:1
2pthread_join (threadid, status)
pthread_detach (threadid)
pthread_join() 子程序阻碍调用程序,直到指定的 threadid 线程终止为止。当创建一个线程时,它的某个属性会定义它是否是可连接的(joinable)或可分离的(detached)。只有创建时定义为可连接的线程才可以被连接。如果线程创建时被定义为可分离的,则它永远也不能被连接。
这个实例演示了如何使用 pthread_join() 函数来等待线程的完成。
实例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39
40
41
42
43
44
45
46
47
48
49
50
51
52
53
54
55
56
57
58
using namespace std;
void *wait(void *t)
{
int i;
long tid;
tid = (long)t;
sleep(1);
cout << "Sleeping in thread " << endl;
cout << "Thread with id : " << tid << " ...exiting " << endl;
pthread_exit(NULL);
}
int main ()
{
int rc;
int i;
pthread_t threads[NUM_THREADS];
pthread_attr_t attr;
void *status;
// 初始化并设置线程为可连接的(joinable)
pthread_attr_init(&attr);
pthread_attr_setdetachstate(&attr, PTHREAD_CREATE_JOINABLE);
for( i=0; i < NUM_THREADS; i++ ){
cout << "main() : creating thread, " << i << endl;
rc = pthread_create(&threads[i], NULL, wait, (void *)&i );
if (rc){
cout << "Error:unable to create thread," << rc << endl;
exit(-1);
}
}
// 删除属性,并等待其他线程
pthread_attr_destroy(&attr);
for( i=0; i < NUM_THREADS; i++ ){
rc = pthread_join(threads[i], &status);
if (rc){
cout << "Error:unable to join," << rc << endl;
exit(-1);
}
cout << "Main: completed thread id :" << i ;
cout << " exiting with status :" << status << endl;
}
cout << "Main: program exiting." << endl;
pthread_exit(NULL);
}
当上面的代码被编译和执行时,它会产生下列结果:
1 | main() : creating thread, 0 |
c++ 11 之后有了标准的线程库:
1 |
|